论文名称 |
作者 |
发表刊物名称 |
发表时间 |
刊物级别 |
从制度和环境因素看选题决策的失误 |
王勇安 |
出版发行研究 |
2005、5 |
权威 |
试论出版传媒的公信力及图书传播效应 |
南长森 |
编辑之友 |
2005.6 |
核心 |
鸳鸯蝴蝶派与民国出版业 |
周利荣 |
出版史料 |
2005.2 |
一般 |
浅论编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
周利荣 |
教育成果研究 |
2005.5 |
一般 |
对出版媒体公信及受众心理分析 |
南长森 |
出版发行研究 |
2005.9 |
权威 |
秋色成乐 |
朱 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5.9.26 |
|
朱鸿散文精选 |
朱 鸿 |
中华文学选刊 |
2005.6 |
|
朱鸿散文 |
朱 鸿 |
影响 |
2005.8 |
|
风采与腐臭 |
朱 鸿 |
中国武警 |
2005.6 |
|
试心 |
朱 鸿 |
西北航空 |
2005.2 |
|
陕西的文学传统与小小的我 |
朱 鸿 |
陕西日报 |
2005.4.24 |
|
向司马迁学习 |
朱 鸿 |
三秦都市报 |
2005.5.29 |
|
一臂之力 |
朱 鸿 |
西安晚报 |
2005.9.22 |
|
西安城墙的利用 |
朱 鸿 |
西安晚报 |
2005.9.22 |
|
本质是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竞争 |
成越洋 |
传媒精神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
一般 |
对播音主持专业招生报名的困惑与反思 |
朱晓彧 |
今传媒 |
2005.4 |
重要 |
如何发挥字幕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作用 |
朱晓彧 |
今传媒 |
2005.8 |
重要 |
电视娱乐节目与中国传统文化 |
朱晓彧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2005.8 |
权威 |
国产剧遭遇“韩流” |
张 丽 |
今传媒 |
2005.11 |
重要 |
全球视野下的本土镜像 |
牛鸿英 |
中国电视 |
2005.11 |
重要 |
“革命”中的艺术突围 |
牛鸿英 |
当代戏剧 |
2005.3 |
重要 |
专业化浪潮中的央视音乐频道 |
牛鸿英 |
电视研究 |
2005.4 |
核心 |
实操“点成本” |
牛鸿英 |
中国广播影视 |
2005.6 |
重要 |
嬗变中的超越与困惑——从看待那时新闻杂志节目的发展 |
牛鸿英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2005.2 |
权威 |
平凡人的素描 |
李晓林 |
西部广播影视 |
2005.3 |
一般 |
发展特色广播,走市场化运营之路 |
高有祥 |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
2005.3 |
权威 |
报刊、广播电视对外来词应采取的态度 |
高有祥 |
现代传播 |
2005.5 |
权威 |
精神内核——电视娱乐节目的灵魂 |
高有祥 |
电视研究 |
2005.6 |
核心 |
凝聚栏目合力再造新闻强档 |
牛宏华 |
电视研究 |
2005.8 |
核心 |
对主持人话语能力的评估 |
牛宏华 |
电视研究 |
2005.1 |
核心 |
从TC学习模型到教学设计的整合性研究 |
张文兰 |
开放教育研究 |
|
核心 |
网络与电视应用研究 |
赵永岐 |
中国科学出版社 |
|
专著 |
构建公共舆论的话语平台 |
董斌选 |
新闻知识 |
2005.7 |
重要 |
关于综合性大学二级学院管理工作的思考 |
董斌选 |
教育论坛月刊 |
2005.7 |
一般 |
陕西省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 |
佀新学 |
当代教育研究与探索 |
2005.10 |
一般 |
浅析“第三女性”报道及其困惑 |
鲍海波 |
新闻知识 |
2005.1 |
重要 |
指向实践:新闻理论的教育目标 |
鲍海波 |
今传媒 |
2005.8 |
重要 |
教育新闻的“厚重”与“单薄”——从报纸媒体对“高考”的报道谈 |
鲍海波 |
新闻战线 |
2005.8 |
重要 |
都市报时政新闻的多重矛盾及对策分析 |
鲍海波. |
新闻知识 |
2005.9 |
重要 |
警惕“电视牧师” |
鲍海波 |
今传媒 |
2005.11 |
重要 |
操纵娱乐与掌控娱乐底线——当代都市报娱乐新闻报道的迷失与归途 |
鲍海波 |
新闻知识 |
2005.11 |
重要 |
青少年对“网络文化”应趋利弊害 |
余志海 |
今传媒 |
2005.10 |
重要 |
浅析媒介影响力的发展机制 |
余志海 |
中国新闻理论传媒 |
2005.9 |
一般 |
唐代山水诗风的盛中之变 |
余志海 |
陕西师大继续教育学报 |
|
重要 |
论记者的服饰语言 |
余志海 |
新闻知识 |
2005.10 |
重要 |
美国报业的理论与实践 |
裴晓军 |
新闻知识 |
2005.1 |
重要 |
公益广告对商业广告的修正作用 |
齐蔚霞 |
当代传播 |
2005.6 |
重要 |
感悟甘南 |
王敏芝 |
延河 |
2005.12 |
一般 |
从手工学徒制到认知学徒制 |
刘 路 |
出版发行研究 |
2005.6 |
重要 |
人才应经世济用栏目要品牌个性 |
刘 路 |
新闻知识 |
2005.7 |
重要 |
法治与自律:新闻采访权的边界与结构分析 |
许加彪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2005.7 |
一般 |
谈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理论的错位与改革途径 |
刘 路 |
出版发行研究 |
2005.12 |
权威 |
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3人合作) |
鲍海波 |
新闻记者 |
2004.5 |
重要 |
该不该给记者来点精神拷问 |
鲍海波 |
今传媒 |
2004.1 |
重要 |
我为工作狂 我为生存慌 |
鲍海波 |
今传媒 |
2004.6 |
重要 |
公众的眼睛 记者的形象 |
鲍海波 |
今传媒 |
2004.6 |
重要 |
另一种守望:电视人文谈话类节目的价值指向 |
鲍海波 |
今传媒 |
2004.7 |
重要 |
电视人文谈话节目中的价值守望 |
鲍海波 |
电视研究 |
2004.12 |
重要 |
基于DAMS的资产管理策略规划 |
李青林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4.8 |
重要 |
传播哲学和间接先行者 |
许加彪 |
新闻大学 |
2004.3 |
重要 |
新闻传播精品导读(评撰2章) |
许加彪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一般 |
毛泽东新闻价值观的三重组合 |
李 雪 |
毛泽东思想研究 |
|
重要 |
广告意义的生存与转移 |
齐蔚霞 |
当代传播 |
2004.4 |
重要 |
娱乐新闻泛滥之源分析 |
齐蔚霞 |
新闻知识 |
2004.3 |
重要 |
广告实务(副主编,2章) |
屈雅利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
一般 |
论数字在广告文案中的价值 |
屈雅利 |
重庆大学学报(专辑) |
|
一般 |
电视新闻评论影响力的理性思考 |
田大宪 |
淮阴师范大学学报 |
|
重要 |
构建“史记学”体系的新探索 |
田大宪 |
中华读书报 |
|
一般 |
“Blended Learning”初步研究 |
傅钢善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4.7 |
核心 |
教育技术与媒体技术关系辨析 |
傅钢善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4.8 |
核心 |
高效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构建 |
傅钢善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4 |
重要 |
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现状分析 |
傅钢善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
2004.4 |
重要 |
我国高校教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探讨 |
傅钢善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
2004.6 |
重要 |
论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傅钢善 |
现代教育 |
2004.2 |
重要 |
建构主义:且深思慎用 |
傅钢善 |
开放教育研究 |
2004.4 |
重要 |
建构主义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解析、意义建构的心理机制的探讨 |
张文兰 |
电化教育研究 |
|
核心 |
远程高等教育实施ISO9000的可行性研究 |
马红亮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4 |
核心 |
格雷格?柯瑟林的网络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
马红亮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7 |
核心 |
教育技术研究中的科学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 |
马红亮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4.3 |
核心 |
PBL在本科生教学中的准实验研究及思考 |
马红亮 |
现代教育研究 |
2004.1 |
重要 |
视频教学交互学习系统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乜 勇 |
中国教育研究2 |
2004.10 |
|
论现代教育技术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
乜 勇 |
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
2004.7 |
|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MCAI开发平台中的应用及性能研究 |
乜 勇 |
现代教育研究 |
2004.8 |
|
关于实施“校校通”工程的一些思考 |
乜勇 |
|
|
|
从审美角度浅谈网页艺术设计 |
王海燕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9 |
核心 |
虚拟演播室——演播室前期节目制作的一次革命 |
赵永岐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4 |
核心 |
陕西电视受众收视特点及对主持人评价的调查与分析 |
朱晓彧 |
新闻知识 |
2004.5 |
重要 |
关于陕西卫视的几点思考 |
朱晓彧 |
新闻知识 |
2004.8 |
重要 |
现代教育技术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
朱晓彧 |
中国教育现代化 |
2004.8 |
一般 |
教化功能——社会新闻节目的活力空间 |
成越洋 |
新闻知识 |
2004.8 |
重要 |
新闻摄影叙事模式及其编辑思维创新之趋向 |
南长森 |
新闻大学 |
2004 |
重要 |
简论公民的媒介素养教育 |
南长森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4 |
核心 |
简论社会新闻的现状及其趋势 |
南长森 |
新闻知识 |
2004 |
重要 |
论90年代文学审美意识走向 |
周利荣 |
延安大学学报 |
2004 |
重要 |
三贴近:《直播西安》的有益探索 |
高有祥 |
中国广播电视学 |
2004 |
核心 |
西部广播面临问题及对策探讨 |
高有祥 |
中国广播 |
2004 |
重要 |
严格把关 杜绝硬伤 |
高有祥 |
当代电视 |
2004 |
重要 |
媒体要瞭望激流险滩 |
高有祥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4 |
重要 |
平民化 创造性 亲和力 |
高有祥 |
新闻知识 |
2004 |
重要 |
西部广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
高有祥 |
中华新闻报 |
2004 |
重要 |
善待我们的衣食父母 |
高有祥 |
省出版局 |
2004 |
重要 |
从文学研究会与创造性的对峙看草创期新文学的发展 |
牛鸿英 |
郭沫若学刊 |
2004.3 |
重要 |
人文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
牛鸿英 |
中国电视 |
2004.12 |
重要 |
央视新闻频道节目组合模式初探 |
牛鸿英 |
电视研究 |
2004.10 |
重要 |
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台的生存策略 |
牛鸿英 |
新闻知识 |
2004.10 |
重要 |
直击生活 点化情感 |
牛宏华 |
新闻知识 |
2004 |
重要 |
浅谈电视摄录像机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
佀新学 |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
2004.4 |
重要 |
当代都市报的为主流化倾向分析 |
鲍海波 |
新闻记者 |
2003、11 |
重要 |
大众传播中女性化与的双重困境及其突围 |
鲍海波 |
西北大学学报 |
2003、3 |
重要 |
主流媒体对负面信息的有效利用及其舆论引导——以“非典型肺炎”事件的传播为例 |
鲍海波 |
报刊之友 |
2003、3 |
重要 |
传媒对女性象征性的歼灭——“女性与传媒研究”之三 |
鲍海波 |
新闻知识 |
2003、5 |
重要 |
我国有线电视网在发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及模式 |
张立国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2.10 |
重要 |
西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与对策 |
张立国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2.2 |
重要 |
有线电视网常见故障的维修 |
佀新学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2.2 |
核心 |
CATV系统的几个安全问题 |
佀新学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2.2 |
核心 |
远程教育与CATV |
鬲淑芳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2.8 |
核心 |
教育技术学术资源管理平台设计 |
鬲淑芳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2.3 |
核心 |
西部开发·远程教育·有线电视 |
鬲淑芳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2.21 |
核心 |
数字化时代的播出系统 |
赵永岐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2.1 |
核心 |
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比较研究 |
赵永岐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
2002.1 |
重要 |
数字环境下的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 |
陈惠芹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2.3 |
核心 |
新闻标题论(专著) |
刘 路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2.3 |
权威 |
新闻标题中叙述的运用 |
刘 路 |
新闻知识 |
2002.1 |
重要 |
标题评价新闻内容方法初探 |
刘 路 |
新闻知识 |
2002.3 |
重要 |
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解读 |
刘 路 |
中国电视 |
2002.3 |
重要 |
写作艺术大辞典(专著) |
刘路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2002修订再版 |
重要 |
谈谈电视新栏目的团队管理策略 |
李青林 |
新闻知识 |
2002.6 |
重要 |
新闻舆论监督研究(专著) |
田大宪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02.5 |
权威 |
江泽民舆论监督思想初探 |
田大宪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02.1 |
重要 |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结构特点应用 |
张 萍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01.4 |
重要 |
VR实验室的设计方法探讨 |
杨 冬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01.2 |
重要 |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研究 |
陈惠芹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2001.2 |
重要 |
将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于电视教材制作 |
陈惠芹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1.5 |
重要 |
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化研究 |
陈惠芹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1.4 |
|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陈惠芹 |
陕西工学院学报 |
2001.2 |
|
新世纪陕西有线电视如何面对竞争 |
肖英娥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1.8 |
|
有线电视常见故障表解 |
肖英娥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1.12 |
|
网络课程的概念及特征 |
马洪亮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
2001.6 |
|
HFC网络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
张 萍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1.21 |
|
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的系统构成及性能研究 |
乜 勇 |
现代电子技术 |
2001.21 |
|
论多媒体及其交互性 |
史志强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1.4 |
|
|
裴晓军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2001.4 |
|
唐代儒隐的基本模式 |
屈小宁 |
唐都学刊 |
2001.1 |
|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冗余度新探 |
高有祥 |
中国语文 |
2001. |
|
大学生应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
田安政 |
陕西日报 |
2001.8 |
|
陕西报业跨世纪发展中的几个结构性矛盾 |
鲍海波 |
理论导刊 |
2001.2 |
|
大学生不良道德品质分析及对策 |
田安政 |
陕西省电视大学学报 |
2001.3 |
|
论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交往原则及对策 |
田安政 |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
2001.5 |
|
大学生如何度过“震荡”期 |
田安政 |
陕西日报 |
2001.11.8 |
|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
张立国 |
教育现代化 |
2001.20 |
|
陕西报刊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
鲍海波 |
西安交通大学报(社科版) |
|
|
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系统由模拟向全数字分量过渡的探讨 |
赵永岐 |
中国有线电视 |
2001.20 |
|
摄像师对电视信号的把握 |
赵成德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0.7 |
|
读者反应批评的文本意义观与阅读观 |
刘 路 |
陕西师大学报 |
2000.1 |
|
从TC学习模型到教学设计的整合性研究 |
张文兰 |
开放教育研究 |
|
核心 |
网络与电视应用研究 |
赵永岐 |
中国科学出版社 |
|
专著 |
如何有效提高师范校职前培训的效果 |
傅钢善 |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
2005.6 |
重要 |
如何改进培训模式来保证师范生职前培训 |
乜 勇 |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
2005.2 |
重要 |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模式的调查与研究 |
乜 勇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
2005.2 |
重要 |
对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规划与管理的建议 |
乜 勇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
2005.2 |
重要 |
校园网资源建设和利用现代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
乜 勇 |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
2005.9 |
核心 |
三种模式环境下的教学应用 |
乜 勇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
一般 |
一种新颖的教师培训模式——英特尔·未来教育 |
乜 勇 |
世界教育 |
2005.9 |
重要 |
一种新颖的教师培训模式——英特尔·未来教育 |
乜 勇 |
教育研究 |
2005.2 |
内 |
论高师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
朴姬顺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
2005.4 |
重要 |
网络游戏式活动课程 |
马颖峰 |
现代教育技术 |
2005.6 |
重要 |
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分析研究 |
张 萍 |
开放教育研究 |
2005.5 |
核心 |
中美英日德五国信息技术教育战略的比较 |
张 萍 |
世界教育信息 |
2005.7 |
重要 |
美英两国教育资源库建设 |
张 萍 |
世界教育信息 |
2005.10 |
重要 |
教育技术发展轨迹探讨 |
傅钢善 |
电化教育研究 |
2005.9 |
权威 |
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重点资源建设研究 |
傅钢善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10 |
核心 |
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管理体系研究 |
傅钢善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11 |
核心 |
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评估方案研究 |
傅钢善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12 |
核心 |
如何提高师范生Internet未来教育培训效果的有效途径探讨 |
傅钢善 |
教育信息化 |
2005.10 |
核心 |
现代网络流媒体技术解决方案 |
傅钢善 |
中国教育科学通报 |
2005.9 |
重要 |
视频素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
石晓雯 |
现代高校改革与研究 |
2005.11 |
重要 |
从美术史故事讲起 |
石晓雯 |
当代教育研究与探索 |
2005.10 |
一般 |
音乐——提高教育电视节目艺术的不可忽视的元素 |
石晓雯 |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
2005.7 |
重要 |
中英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比较 |
张立国 |
教育信息化(资讯) |
2005.10 |
重要 |
现代远程教育本质论 |
张立国 |
中国成人教育 |
2005.1 |
重要 |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优秀奖” |
李 泛 |
|
|
|
2005年时尚中国摄影比赛“优秀奖” |
李 泛 |
|
|
|
2005年中国报摄影反转片摄影“十杰”优秀奖 |
李 泛 |
|
|
|
2005年日本国际“爱普生”摄影比赛“入围奖” |
李 泛 |
|
|
|
“魂牵梦绕走西藏” |
李 泛 |
中国艺术教育杂志 |
|
|
“圣地” |
李 泛 |
日本金曜周刊 |
|
|
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电视教材的设计与制作探析 |
朴姬顺 |
中国电化教育 |
2005.5 |
核心 |
中外各国远程教育支助服务比较与启示 |
朴姬顺 |
世界教育信息 |
2005.6 |
重要 |
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 |
朴姬顺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
2005.3 |
重要 |
发达国家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的特点分析与启示 |
朴姬顺 |
陕师大继续教育学报 |
2005.4 |
重要 |
关于综合性大学二级学院管理工作的思考 |
董斌选 |
教育论坛 |
2005.7 |
一般 |
陕西省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研究 |
佀新学 |
当代教育研究与探索 |
2005.10 |
一般 |
人才应经世济用栏目要品牌个性 |
刘路 |
新闻知识 |
2005.7 |
重要 |
法治与自律:新闻采访权的边界与结构分析 |
许加彪 |
山东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