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数字化影视制作技术》
(一) 课程简介
教育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影视制作技术》课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主要从技术和艺术的角度给学生讲解数字化影视制作中所涉及的工作及技术问题。如:数字化影视制作的基本概念;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计算机动画;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中节目的输入与输出、视频编辑、特技效果、字幕;虚拟演播室等。实验部分是其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为了让学生加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安排上尽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配合、相衔接。
(二) 实验目的
由于本门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故实验便成为其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宗旨是希望通过严格的技术训练及操作实践,使学习者在深入了解和掌握电视制作的整个过程和方法,比较熟练地掌握电视制作设备的配套使用,基本具备制作电视节目的能力。
实验课教学中几个注意的问题。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时间长短合理设计每个实验,以做到组织的比较科学。
2、实验课主要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之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以让学生多动手,勤思考,细心观察,详实记录,认真总结,从而加深对涉猎内容理解掌握,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求实的学习习惯。
3、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记录,课后总结,配合相关的思考题以督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 使用器材
DSR-PD150P 3CCD全自动小型摄像机 5台
GY-DV500EC 3CCD专业型大摄像机 15台
DPS非线性编辑系统 1套
AVID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20个终端) 1套
虚拟演播室系统 1套
(四) 考核方式
实验报告。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
(五) 实验课内容
实验编号:01102001
实验名称:摄像机GY-DV500EC的使用(一)
实验目的:
(1)、熟悉GY-DV500EC摄像机的外部构造、性能及在节目制作中的作用
(2)、掌握GY-DV500EC摄像机的调整及使用方法
(3)、掌握摄像机平、准、匀、稳的操作要领。
(4)、掌握白平衡的调整和手动聚焦的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
(1)、对电视摄像机的调整和操作。
(2)、了解电视摄像机使用与维护的基本要求。
(3)、拍摄一组画面,要求平、准、匀、稳。
(4) 掌握白平衡的调整和手动聚焦的方法。做到拍摄的画面图像清晰,彩色还原正常。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编号:01102002
实验名称:摄像机DSR-PD150P的使用(二)
实验目的:
(1)、熟悉DSR-PD150P摄像机的外部构造、性能及在节目制作中的作用
(2)、掌握DSR-PD150P摄像机的调整及使用方法
(3)、了解电视画面的表现元素是多种多样的,电视摄像的造型手段是丰富多彩的。
(4)、正确运用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具备画面思维和造型意识。
(5)、掌握固定画面的拍摄。掌握运动画面的拍摄。
实验内容
(1)、拍摄各种电视景别画面及各种角度的画面。
(2)、了解电视固定画面的诸多功能和局限,掌握固定画面的拍摄。
(3)了解电运动画面的造型特点、功能和表现力,掌握运动画面的拍摄。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编号:01102003
实验名称:摄影构图训练(综合训练)及光学镜头的运用
实验目的:
(1)、了解电视构图的目的和基本任务。
(2)、掌握构图的基本知识,正确进行构图。
(3)、掌握摄影镜头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4)、了解摄影镜头选择的原则与方法。
(5)、了解和掌握不同焦距镜头画面的造型特点。
(6)、正确认识变焦距镜头造型表现上的不足和优势,掌握变焦距推拉镜头与移动机位推拉镜头的不同之处。
实验内容:
(1)、了解摄影构图布局的基本方法以及主体与环境关系处理的技术技巧。
(2)、摄影构图练习——主体与布局*
(3)、摄影构图练习——线条与节奏*
(4)、摄影构图练习——色彩与构图*
(5).了解摄影镜头焦距f的意义,能说明f与景别、景深、透视及视场角的关系。
(6).用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及变焦距镜头拍摄一组画面。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编号:01102004
实验名称:录像机的使用
实验目的:
掌握DIGITAL BETACAM格式录像机;盘带结合型录像机BETACAM SX;DVCAM格式录像机;DVCPRO格式录像机;DIGITAL-S格式录像机等性能及使用。
实验内容:
掌握DSR-1600P、DSR-1800P录像机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复制一盘录像带。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编号:01102005
实验名称:三维动画的制作
实验目的:
掌握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
实验内容:
掌握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进行物体造型;材质、纹理、灯光设置、动画设置、动画合成、电脑动画输出。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编号:01102006
实验名称:数字图像的处理
实验目的:
掌握数字图像获取、处理、输出及播放。
实验内容:
进行数字图像获取、处理、输出及播放。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编号:01102007
实验名称:非线性编辑系统
实验目的:
(1)、熟悉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编辑概念、性能。熟悉系统运行环境(硬件、软件)
(2)、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连线和使用方法。
(3)、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素材的量化采集(上载)方法。
(4)、掌握素材剪辑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1)、了讲解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和连线,介绍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操作界面和基本操作方法。
(2)、进行节目的量化采集,给素材加上时间码、采集声音、采集画面,输入时能对各种参数进行调整。如电平、色彩平衡、相位、亮度、饱和度等,并能进行批采集。
(3)、对某段素材运用蒙太奇技巧进行剪辑,寻找编辑点,设定入点、出点(精度达±1帧),会使用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编号:01102008
实验名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使用(场面过渡)
实验目的:
(1)、熟悉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场面过渡特技”的制作原理。
(2)、熟悉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字幕”的制作原理。
(3)、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掌握场面过渡的基本方法,
(4)、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字幕创作技术。
实验内容:
(1)、在program窗口中完成二维特技的制作,任意设定时间及选取画面,生成最终成果,对75种转场方式加以掌握。让学生练习在非线性上做“场面过渡特技”。
(2)、创作各种字幕并和视频信号叠加。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实验。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编号:0110309
实验名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使用(数字视频特技)
实验目的:
(1)、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数字视频特技”的制作方法。
(2)、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数字视频合成”技术。
实验内容:
(1)、在program窗口中完成三维特技,如亮度、对比度和画面层次的调整、色彩的调整、替换、色调的改变、画面几何变换等。对画面实施运动效果,如移动、缩放、翻转等。
(2)、让学生练习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进行多层叠加,如色键、抠像、亮度键控等。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实验。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编号:01103010
实验名称:数字音频编辑
实验目的:
掌握数字调音台的功能及使用。掌握数字音频工作站的特点、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掌握数字调音台的功能及使用。掌握数字音频工作站的特点、使用方法。用上述设备给一段已经编辑好的画面配上解说词、音响和音乐。
实验类型:演示、验证实验。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编号:01103011
实验名称:虚拟演播室
实验目的:掌握虚拟演播室的系统的特点、性能及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掌握虚拟演播室的系统操作
(2)、将节目制作完成后“下载”到录像带上或刻录到光盘上。
实验编号:01103012
实验名称:电视节目制作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电视节目制作综合实验》,让学生具备制作影视节目的基本能力。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电视节目制作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掌握电视教材制作的整个流程和方法。
实验内容:(1).编写稿本。
(2).完成分镜头稿本。
(3).拍摄素材。
(4)、完成影视节目的编辑、配音。
(5)、修改作品。
(6)、影视片的观摩与评估
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电视教材的节目制作。从而加深对课堂内容和实验环节的理解与掌握。从艺术和技术两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对电视节目进行评定,评选出优秀电视节目.
实验类型: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学时:25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