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实验教学 正文

教育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tarsier 发表时间:2007/07/10 10:16:48   浏览:

教育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周学时
 
课程
名称及代码
 
总学时
教学计划学时分布
1
2
3
4
5
6
7
8
计算机辅助教育
2
36
4
4
4
4
4
6
10
 
 
 
 
 
 
 
 
 
 
 
 
 
 
 
 
 
 
 
 
 
 
 
 
 
 
 
 
 
 
 
 
 
 
合  计
 
 
 
 
 
 
 
 
 
 
说  明
1、每学期按18周计算;2、每36学时记1学分
 

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教育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的专业限定选修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有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和CMI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应用两部分。教学总时数为90学时,其中实验时数为36学时。
计算机辅助教育实验课强调对CAI课件开发与应用中的一些模式、概念、工作方法和常用技术的理解,以设计CAI教学软件的基本方法、写作系统和开发工具的使用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多媒体CAI课件编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有关的实验类型有演示、分析、综合和设计实现等。所有实验都要由学生自行完成。本课程对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原理及应用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加强对CAI课件开发与应用中的一些模式、概念、工作方法和常用技术的理解。
2.提高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3.掌握设计CAI教学软件的基本方法、写作系统和开发工具的使用。
4.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多媒体CAI课件编制的能力。

(三)使用教材

自编教材

(四)考核方式

评价课件;设计、制作课件。

(五)实验课内容

实验编号:01111001
实验名称:优秀CAI课件操作与观摩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通过对各类CAI课件的操作与观摩,初步了解各类课件的设计方法与技巧。实验设备及软件:微机一套及CAI课件一批(或从网上下栽)。
实验类型:演示、分析、操作
实验要求:了解各类课件的结构特点、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应答信息、结果评价信息和控制信息的设计技巧等。
实验内容:各类多媒体CAI课件(包括操练与练习型、个别指导型、模拟型、游戏型和问题求解型等)操作观摩。
 
实验编号:01111002
实验名称:封面(界面)设计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CAI课件界面设计技术与方法。
实验类型:设计、探索
实验要求:界面应将图形、文字和声音融于一个画面中,做到图、文、声并茂,另外要求界面应包含有课件名称、制作单位和制作者等信息。
实验内容:结合课件内容,设计一个图、文、声并茂的界面。
实验设备及软件:微机一套及CAI课件开发相关的写作系统(语言系统)、开发工具等。
 
实验编号:01111003
实验名称:课件目录(菜单)设计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多种不同选择方式(如字母、数字、跳动框、鼠标图形等)目录的设计方法。
实验类型:设计、探索
实验要求:要求使用下拉式菜单技术或图形菜单。
实验内容:根据课件内容和结构,编写一个实用的目录程序。
 
实验编号:01111004
实验名称:图形、动画、声音(响)设计与制作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掌握CAI课件中有关图形、动画及声音(音响)的设计制作方法与技巧。
实验类型:设计、综合型
实验设备及软件:与实验二同。
实验要求:分三个独立程序,并调试运行。
实验内容:
1.制作一个绘画出某物体的全局与局部分解的课件片段。
2.制作一个反映某事物动态变化过程的课件片段。
3.制作一个课件中对正、误反馈具有音响效果的课件片段。
 
实验编号:01111005
实验名称:CAI课件中的技巧设计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目的:CAI课件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技巧和常用方法。
实验类型:设计、探索
实验设备及软件:与实验二同。
实验要求:编写一个与课件内容相对应的综合应用软件,并上机调式运行。
实验内容:
1.多重显示处理
2.问题匹配处理
3.换屏处理
4.应答方式设计
5.反馈方式设计
 
实验编号:01111006
实验名称:框面设计
实验学时:6小时
实验目的:掌握框面型CAI课件一个框面的设计技术。
实验类型:设计、探索
实验要求:
1.框面设计应充分反映出教学内容显示设计、问题设计、应答设计、评价信息设计及框面转换设计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
2.设计、制作并上机调试运行。
实验内容:设计一个包含有四种信息的框面。
 
实验编号:01111007
实验名称:CAI课件设计
实验学时:10小时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设计一个完整的CAI课件的能力。
实验类型:设计、探索
实验要求:
1.自选一章教学内容(大、中、小学课程不限,科目不限)。
2.总框面数(不包括封面框和目录框)不少于20个,并要求有1~2个补救学习框面。
3.问题类型视教学内容而定。
4.框面转换用任意键(或空格键)控制(分支框面除外)。
5.具有测试学生是否已达教学目标的功能。
6.将教学框面、封面、目录组装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并通过运行。课件应达到使用水平。
 
分享到:
最新资讯